单枚成套小型张是指一枚小型张单独占一个志号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新中国邮票中所占比例不是很高,但这类小型张在新中国邮票中却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单枚成套小型张的发行源于加字。1979年6月,我国发行了T38《万里长城》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一枚,这枚小型张不但发行时间赶在了编号T37《云南山茶花》小型张之前,而且还在发行的两个月之后,在边纸上加字“里乔内第31届国际邮票博览会1979年”以及“J41(1-1)1979”(图1),把一枚特种邮票小型张改成了纪念邮票小型张,这是中国第一枚单枚成套小型张,也是新中国第一枚双志号小型张和把志号印制在边纸上的小型张。此后1979年11月发行的J42《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香港》(图2)发行情况和此类似。
单枚成套小型张发行频率不是很高。J41和J42的发行,属于特例,主要是来不及设计印制新邮票的一种权宜之计,发行者当初并没有想到会成为一种发行的模式,所以从1979年到2009年的三十年间,这类小型张共发行了24种26枚(J174出现“第”字错误,1996-11同时发行无齿张)(图3),平均每年不到一枚,频率是很低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小型张主要是伴随邮票发行的,其发行数量本身不高;另一方面,小型张面值高,频率会给集邮者造成太大负担。
单枚成套小型张几乎涵盖了邮票各种类别。在1987年以前,这类小型张都是以纪念邮票类别发行的,1987年12月发行的《曾侯乙编钟》小型张志号是T122,新增了特种邮票类别;1989年10月发行的《中华全国集邮展览89北京》小型张(俗称“红佛”),编号是普24甲,新增了普通邮票类别;1990年9月发行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国际体育集邮展览》小型张(俗称“盼盼张”)(图4),没有志号。可以说,单枚成套小型张虽然数量少,但涵盖了除特别发行之外的新中国各种类别邮票,包括错票和无齿票类别。
单枚成套小型张选材集邮是主角。单枚成套小型张发行之初,是为纪念集邮盛事,而此后发行的这类小型张,集邮成为主角。J41、J42、“红佛”、“盼盼张”之外,连续六届全国集邮联代表大会,都发行此类小型张,还有J150、1994-16、1996-11、1999-7共14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型张是为集邮者发行的,而单枚成套小型张看起来更是专门为集邮者发行的,难怪有人称小型张不能寄信。
单枚成套小型张的票名和图名标注。每一枚邮票都有票名和图名,只不过有的二者相同,有的不同罢了。在邮票票名和图名标注上,单枚成套小型张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种票名和图名不同,分别标注,比如J41票名是“里乔内第31届国际邮票博览会”,图名标注为“万里长城•山海关”,这类还有J42、J85、J133、J135、J174、普24甲、1994-19,这种标注符合一般邮票标注方法,值得肯定;第二种票名和图名不同,没有分别标注,比如1995-16票名是“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二十周年”,图名是“五女传书”雕塑,在邮票中和邮票预告、邮票目录中,都只标明票名,而没有图名,这类还比如J150、“盼盼张”、1996-11、1999-7、2000-5、2000-17、2001-28、2003-22、2005-21、2007-20,在票名和图名不同的情况下,邮票上标注票名是必须的,没有标注造成缺憾;第三种票名和图名相同,主要是几个特种邮票小型张,票名和图名表现同一对象,像T122、2001-17、2002-5、2002-21、2003-7。作者:韩满琦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