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4年前的退稿信说起

2012-10-31 20:46:46
作者:91邮票网

近日整理邮刊的时候,意外的看到了一枚《集邮博览》杂志的公函封。公函封的正面盖有一枚北京邮资已付戳,日期是1988.2..11.22(2月月份字钉很淡),背面则盖有一枚“湖南1988.2.16.湘潭市”的落地戳。信封夹在一本1991年第1期《集邮博览》杂志中,里面有一张编辑部的退稿信。

1988年,笔者还在湖南湘潭市读书。某天写了一篇集邮稿件,竟不知天高地厚地投给了平日阅读的《集邮博览》。在耐心等待的日子里,却等来了编辑部的一封退稿信。退稿信的内容是印好的统一格式。至于写的什么文章,早已也没有印象。

笔者和《集邮博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只有一句话:在“一年一度议选题”的时候,建议发行“竹子”邮票的一句话刊发在1991年第1期杂志上(同时提出这个建议的还有另一位湖南邮友)。等收到盖有“赠阅”印章的样刊时,笔者又找到了退稿信,悄悄地夹在了里面。1993年6月15日,1993-7T《竹子》邮票发行时,笔者欣喜若狂。不过,此后因为工作关系,渐渐的与素面朝天的《集邮博览》越走越远。尽管有些不舍。

2010年2月的一天,笔者在一位邮友家中看到了复刊后的《集邮博览》。此时的杂志,已经是全彩版了,非常的靓丽。兴冲冲地借了几本回家,一口气翻阅完毕,连呼过瘾。不过,其中的一篇邮文却让笔者感到有话要说,于是顺手敲打键盘,通过电子邮件传给编辑部,当时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没想到 4月1日上午,笔者却接到了编辑老师的电话,说文章已经在第4期上发表,因为要寄样刊,所以核对地址和邮编。那一刻,真有恍然如梦的感觉,尽管经过编辑润色后的文字只有200多字,但是因为这份感情,从2011年开始,笔者毫不犹豫的开始连续订阅《集邮博览》杂志,并且承蒙编辑老师的帮助,幸运的发表了几篇小稿。今年初,不仅利用“博览”赠送的壬辰年明信片制作了一枚极限片,而且所写的文章很快刊发在第3期“博览”上,与邮友分享。

从“博览”24年前的退稿信到21年前的一句话建议、从两年前随手敲打的文字意外发表到今年的文字、图片占据整整一页的版面,笔者明白:一切都是因为集邮,才会和《集邮博览》第二次牵手。而这次牵手,也将注定成为生命中的永恒。来源:咸阳李文的博客   本文系:我与《集邮博览》30年征文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在国际场合中,一个国家的标志出现得越多,越表明这个国家的地位之重要和荣耀,同样,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国旗出现在外国邮票上越多,越说明这个国家对外影响之深远。据统计,世界上现已有40多个国家发行过有中国国旗的邮票。今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特节选刊出。最早发行有中国国旗邮票的国家是前苏联和蒙古,分别于1950年8月和19
2003人收藏 1970-01-01
   司马温公祠    温公祠主要由茔地、温公祠堂、余庆禅院和涑水书院四部分组成。位于今夏县城西12.5公里,水头镇小晁村北侧一华里的峨嵋岭上,东西长302米,南北宽190米,占地面积近百亩。背依鸣条岗,涑水萦绕,前临故都安邑,方圆平旷疏阔,阡陌交错;北望稷峰,高峻挺拔,南眺中条,瑶台献瑞。每当春秋之际,“花满一川红蕊乱,渠环干倾翠波分
1996人收藏 1970-01-01
   2004年三轮生肖开始发行以来,邮政每年都会发行一枚赠送版,作为对预订户的回馈,至今已经发行到虎,共7个品种。但是邮政从来没有官方公布过任何一种赠送版的发行量。为了收藏和投资赠送版时心中有数,笔者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并推测出该系列大概的发行量。    首先要从赠送版的赠送办法开始说起。04年黄猴、05年黄鸡,都是随生肖邮票赠送给预
1301人收藏 1970-01-01
   在读一本讲中国电子邮票的书,《中国“自1”邮票》。初读一遍,感到很是过瘾,好久没有看到一本真正做些深入研究的书了。可以用四个字形容读后感:受益匪浅。    对于电子邮票,我完全是门外汉。除了收集有几枚与自己专题相关的国外电子邮票外,几乎没有什么认识。对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北京西站自动化邮局出售的电子邮票,有所耳闻,也偶尔读过几篇文章
1254人收藏 1970-01-01
   集邮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载体。学习制作邮集是提高青少年集邮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在编排邮集时,往往会因为邮票数量种类太少的原因无法编制成功,利用丰富的网络电子邮票编制虚拟邮集,不仅能弥补这一缺憾,还能体现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良好教学效果。现从普通邮集制作练基本功、精选素材让邮票说故事、实践操作体现形式美感三个方面展
1117人收藏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