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即金属胎掐丝珐琅器,于元代中后期由阿拉伯工匠传入我国,当时称“大食窑”或“鬼国嵌”。因珐琅工艺传入历史短暂,文字著录亦为罕见,所以人们对于珐琅器的了解认识长期以来仍落后于其他工艺美术门类。中国邮政于2013年4月21日发行1套6枚《景泰蓝》特种邮票,对于今人认识了解及研究这一无比瑰丽的古代艺术品类,或将起到普及和推广的积极作用。
接到这一选题的创作任务之初,我深深地惊诧于见景泰蓝器物的华美绚丽。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我的所见传递给每一位观者,同时符合文物类题材邮票特有的审美传统,简洁大方、主题突出,精致细腻便成为我最初设计构想的努力方向。
首先,对于器物主体表现显然是该套邮票设计的重中之重。
除了对于器物的体量大小、与背景空间关系的经营考量外,为了更加突出景泰蓝掐铜丝、填蓝釉的工艺特点,我尝试突破人们对文物类邮票设计的固有思维。通常这类题材的设计非常重视表现器物的体积感和重量感,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器形突出,看起来更加真实,而且可以有效体现文物所特有的历史厚重感。但是,景泰蓝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器形,精湛繁縟的细节工艺才是它如此令人炫目的根源。因此,我反其道而行之,有意识地减弱淡化了器身阴影,压暗高先部分,同时完全去除了环境阴影,使得本应强调的立体感、空间感被削弱,而更加趋向于平面化。这种平面化处理的目的在于希望能够把观者的关注点从大的器形上挪开,进而更加关注景泰蓝局部,以华丽考究的细节之美来挑动观者的神经。
其次,票面文字部分的设计经营同样对于突出主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初稿的设计阶段,我把主要的思路 集中在“如何体现浓郁的中式风格”这一命题上。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一样,在初稿中我采用了文字竖排、书法字格、印章等常用中式符号。但细细品味之下,虽然风格均体现比较到位,但是所用素W44宗这个史要的命题没有直接联系,且元素过多似有堆砌之嫌,“配角”与“主角”间也似乎存在割裂之感。 这个问题一度曾令我感觉十分棘手,总觉得还能够“更上一层楼”,却找不到向上的阶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放下”与“沉淀”,再“拿起来”之后,最后终于从那枚小小的印章上找到了灵感。我去掉了书法字格式的标题设计,直接将印章上的篆书“景泰蓝”三字作为标题,这样削减且合并了原有过多的画面元素,使得设计语言更加简洁利落,表现主题更为突出。同时,去掉了印章斑驳的笔画特性,使其趋于平滑均匀。笔画间的空白处也进行了细致的调整,使整个字体设计看上去既保留了印章的字体特性,更多的则是具有景泰蓝掐丝般细致、均匀、工整的视觉感受,恰与景泰蓝的工艺特点及审美趣味呼应。经过这样的修改,票面设计简洁而不简单,大方而不大条,以西方式的严谨构成吹起阵阵的中国风。之前的命题则随之由“体现中式风格”转变为“体味中国味道”。
最后,则是对于背景色彩的斟酌。
由于景泰蓝本身所具有的艳丽华美的色彩,使得器物主体能够很好地抓住观者的眼球,因此,浅灰色的背景更有利于强化这一特性。冷灰色与器物色调统一,整体性好。 而暖灰色则能够有效地拉开前景与背景的 距离,能够更加突出主体。这两种设计我觉得各有千秋,都是不错的选择。但经过 一番权衡比较,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暖灰色 的设计,因为这不但能够衬托出景泰蓝的蓝色之美,同时也赋予了画面古朴、传统 的“中国味道”。
景泰蓝是我国的古代工艺美术瑰宝和 宝贵遗产。希望能够通过这套邮票的发行,使更多的人们能够感受、喜爱、了解景泰蓝的魅力,使得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邮票设计家夏竞秋简介
夏竞秋,邮票设计家。1977年生,毕业于沈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 2003年4月进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图稿编辑部,任艺术总监工作。现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编辑设计部中级设计师。
主要作品有:《乌兰夫同志诞生一百周年》、《解放军报成立五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三地小本票》《薄一波同志诞生一百周年》《贡嘎山与波波山》《戊子年小本票》《良渚玉器》。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52youpiao.com/news/info.asp?id=4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