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邮票珍罕性的评价

1970-01-01 08:00:00
作者:91邮票网

   对于广大的专题邮人来说,珍罕性是一个令人十分头痛的问题,规则中有珍罕性的要求,邮集中需要珍罕性。然而珍罕性往往又需要雄厚的财富作为前提保证,因此广大的工薪层专题邮人只好望邮兴叹,没有珍罕邮品无法参与高层次的竞争了。

   对此,笔者深有同感,也一直对此有不同看法。个人认为关于珍罕性的评价,一直以来存在两个较为显著的误区:

   一是过分夸大了珍罕性的分值及作用。在专题评审规则中,珍罕性是和品相在一起合计25分的,细分之下品相10分,珍罕性15分。然而在我国许多报刊杂志中出现的文章,以及不少“专家”介绍相关知识组集经验等讲座上,一味夸张珍罕性,把“品相和珍罕性”的25分统归在珍罕性名下,往往避而不谈“品相”,从而把品相的分值遗忘了。从而导致以讹传讹,信口开河“珍罕性25分”。一些基层在这样的误导下,把珍罕性吹得越来越不正常了,从而使一些邮友失去信心。尤其是“珍罕品”定高下的论断,实在是一种误导。仔细分析一下国内许多优秀的专题邮集在世界邮展上的得失分情况,会发现就算整部邮集总价值不是很高,投入也不很多,但珍罕性失分也不是很多,多数都能拿到10分左右,丢分多在4-5分左右。

   二是对珍罕性的理解厚此薄彼,厚珍薄罕。珍与罕不完全等同,珍贵的不一定罕见,罕见的也不一定很贵。有一个笑话,某县邮展,一部动物邮集因使用了“四方连”猴票,在评审中获得一等奖,评审员曰:“有哪一部邮集有它的值钱”!后推荐参加省展,会审中就被淘汰了;另一部仅获二等奖的邮集却通过了,并在省展获奖。省邮展上一位行家谈到此事说,只要有钱,上邮市立马就可以买到版票,贵又怎么样,不存在收集难度;而这枚仅用一天的临时邮戳,专题信息又很恰当,又难收集,有钱也买不到,对不懂的人而言,1元钱他也不要;对懂的人来说,那就很珍贵了,也许四方连猴票也不换。此言一语中的,珍罕性的主题应该是收集难度而非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有一定的参考可较价值,但更应该看重其收集难度。笔者比较了北京“99世界邮展上最高分的三部国内专题邮集,《说茶》及《鹰》两部邮集中,较早期的邮品很多,古典邮品也不缺乏,尤其是《鹰》,珍品多得令人惊奇。而《风》邮集相比之下,早期邮品就少得多了,珍品也不如前两部那么丰富,那么突出。但在评分上,前二者品相和珍罕性22分,后者21分,仅仅相差一分。再仔细分析一下《风》邮集中的素材结构,会发现其收集难度也是极高的,其中专题邮戳和丰富的变体错体的。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一、加盖背景。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担任邮政总办的法国人帛黎仍把持邮政部门的大权,他们无视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革命政府的要求,搞起了邮政中立,在邮票上曾先后加盖“临时中立”及再加盖“中华民国临时中立”字样,因为事关中国主权,遭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反对。前者在福州短期出售,后者在汉口、南京、长沙少量出售。1912年2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
1077人收藏 1970-01-01
   邮票打孔机的发明者是英国发明家享利·阿察尔。    19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享利·阿察尔独自来到一家小酒吧间,挑了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坐下来,买了一点酒,不慌不忙地喝着。    阿察尔为了完成一项新发明,在实验室一连奋战了近20天,发明成功了,人也精疲力尽了。他来酒吧间正是为了换个环境,让紧张的大脑
862人收藏 1970-01-01
   西藏地方邮政——扎康,成立于藏历“水鼠年”(公元1912年)四月十九日。扎康发行的邮票,有称“雪岗”票者,有称“齐吉”票者,名称有点奇怪。国外的邮目更是怪,称之为“2/3T”和“1/2T”,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不顺带介绍西藏旧时的币制,就很难说清楚。    西藏历史上的大事,莫过于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
839人收藏 1970-01-01
   邮票的发明,大大简化了繁琐的邮政费手续,加快了信件传递速度,使邮政收入逐年增加。于是各国纷纷效仿。    法国10世纪末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殖民中家之一,自1849年开始发行邮票,主图大部分是选用希腊神话或罗马神话中的神像,都是著名的雕塑或绘画作品。法国邮票的设计水平和印刷质量一向居于世界前列。比利时王国1849年发行第一批普通邮票,
738人收藏 1970-01-01
   极限明信片的种类   极限明信片按图画性质来分有摄影片和画稿片(卡通片也算画稿片)两种。   按发行渠道来分有官制片和自制片。   按邮展规则来分有规范片和非规范片。   摄影片是用摄影照片作底图印制的明信片,它包括以自然风光、人物、美术作品为题材的照片,一般认为摄影片制作的极限片最符合参展要求,一是反映了“确有其物”的要求,二是摄影片画面清晰,三是明信片不是
730人收藏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