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达”收官之战

1970-01-01 08:00:00
作者:91邮票网

   自2005年初,《足球》崩盘,在一片“四达”玩完了“的声浪下,经过近六年卧薪尝胆式的拼博奋斗,“四达”不但没有完,并且以带头大哥的榜样力量,圪立于邮坛,成为不倒翁,常青树,成为邮坛楷模。

   “四达”重仓持有的《足球》、文、编、JT精品、老本票、新本票系列,均将成为专卖店座上宾,重点调价对像。

   老《鸡》票单枚已经突破百元关口,版票22000元,每枚折合275元。单枚与版票单枚中间值为每枚190元,老鸡本为12枚,乘190元,为2280元,这种计算法为留有余地算法。老《鸡》版调价到11万元,老《鸡》本价格将达12000元。一本老《鸡》本的价格为版票十分之一价格,能否成为公式,有待实践检验。实践恐怕会给笔者一个耳光,很可能会九分之一。

   据闻,第一轮低档生肖版票定价均在1500元之上。此说若属实,低档一轮生肖本票价格均不会低于150元。

   老本票价格上去后,新本票不拉自涨,比价效应作崇。更何况,邮政每年还在继续发行数种小本票,它不调高前面的品种价格,后面的如何发行?只有打折。

   《足球》小全张已经进入“短腿”精品册,张吉林会长柜台有售,专卖店更不会少。

   文、编、JT精品为邮人公认最爱,免谈,价格应当调得不低。

   形势发展之快,应当出乎“四达”意料之外。“四达”顶梁柱式的带头大哥地位,不久的将来,将让位于专卖店,但人们不会忘记“四达”,也不应该忘记“四达”,不包括“空军”,“四达”为“空军”死敌,公敌。

   去年四月份,“四达”本想同时打新本票与JP片两场战争,因“共鸣”先生临时退出,“四达”从大局出发,忍痛割爱,弃片打本。

   斗转星移,封片价值被严重低估,JP片的属性与第四版人民币的属性,简直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市值却小得不成比例,属性相同,轻如鸿毛。

   JP片150多个品种,整包的不足8万包,约在6万箱左右。“四达”1200元一箱,不计品种与数量收购,使持有者的市值一夜之间,增值50%。大手笔!

   “四达”所收JP片中的“垃圾”品种,不少品种存世不足1000箱,“黑马”常在“垃圾”中诞生,为一基本常识。

   专卖店售票与调价以版计算,四、五版纸币买卖以件计算,JP片理应以箱计算,这是形势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选择,是投资的最佳选择。

   当专卖店发展到1000家时,明年便可实现,很多JP片每店摊不到一包,这是什么概念?超级概念。5万元一包谁嫌贵?

   “四达”不分品种收购,任何人无话可说。这种豪迈的底气,来源于自信,来源于对政策的深刻理解,收官之战必获全胜!大胜!扬眉吐气之胜!作者:王仁亮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生肖文化源于拥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国,目前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及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凡有华人、华裔生息的国家、地区,特别是东亚及东南亚,生肖文化的影响都很大。中国及这些国家和地区均发行生肖邮票。 中国第一枚生肖邮票发行于1980年2月15日,那就是第一轮生肖邮票的第一套猴票。这枚邮票发行至今,身价已超过1克黄金的价格。     价格方面, 生肖邮票
17510人收藏 2015-03-19
    20世纪80年代第一春,中国开始发行以十二生肖动物图形设计的邮票。“猴票”的问世,不仅在当代中国邮坛掀起了生肖邮票收藏研究热,而且以其令人瞠目结舌的天价飙升,在社会上催生出邮票投资热潮,并制造出许许多多的奇闻趣事。几乎每一位集邮者都拥有过自己与生肖邮品相关的快乐与遗憾。    价格方面, 生肖邮票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2年年初庚
11446人收藏 2015-01-10
    生肖邮票以中国古老的干支纪年的十二种生肖动物为图案的贺年邮票为生肖邮票。中国自1980年起发行第1轮生肖邮票,1992年起发行第2轮生肖邮票。生肖文化源于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及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凡有华人、华裔生息的国家、地区,特别是东亚及东南亚,生肖文化的影响都很大。中国及这些国家和地区均发行生肖邮票。   &nb
6468人收藏 2015-03-03
  邮票收藏从1980年到至今,许多邮票收藏者是把邮票作为一种投资来收藏的。不论什么物品一旦进入交易市场其价格波动就会和市场挂钩,虽然投资邮票也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但相对于股票来说风险已经很小了,邮票收藏应该以中长期持有待观察了市场走势之后再决定是否出售,所以,要了解邮票的一个基本价格和一些相关的基本收藏知识从而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利益。 从发行邮票至今,生肖邮票在我国已经流通了很长时间。
5322人收藏 2016-06-13
    看到很多藏友在关注和查询生肖邮票价格,91收藏网将持续动态更新最新行情。中华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同时也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繁荣做出了贡献。中华文化向海外的传播,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传播的内容及对当地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是有很大区别的。例如,长期以来,中华文化只是在东亚地区占据主导地位,而向西方及世界各地传播的中华文化则偏重于中国的科学技术。中华文化向外传
5268人收藏 2014-11-05